11月23日,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通知,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,全省共入選169個項目,其中煙臺市入選21項,我市"錫鑲壺制作技藝”、“海陽綠茶制作技藝”、“祭?!?個項目位列其中。
錫鑲壺制作技藝又稱鍍金鑲錫,即在玉石、瓷器、紫砂、琉璃等工藝品表面鑲錫包金的工藝稱謂。海陽“榮寶苑”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采用舉世聞名的景德鎮、淄博、福建德化陶瓷,宜興紫砂和名貴的玉石、琉璃為主要載體,以金、銀、銅、錫為主要原料,經過提純、冶煉、鏤雕、鑲嵌、拋光等數道工序,精工制作錫鑲壺系列產品。其產品古色古香,高雅華貴,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藝術魅力,集觀賞、實用、收藏于一體。
海陽是北方最大的無性系茶葉繁育基地,也是緯度最北的有機綠茶種植基地,適宜的氣候,給了海陽綠茶生長得天獨厚的條件,“高緯度、低海拔,黃金海岸出好茶”由此得名。茶園多使用農家肥、沼渣、沼液、有機肥,茶的內質營養豐富,口感和品質極佳。海陽綠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志剛在祖輩制茶技藝的基礎上,首創“抖、散、甩、扣、拓、搭、搓、擠、壓、磨”十大制茶手法,形成了“墨玉綠、焙豆香、琥珀湯”的獨特海陽綠茶品質。
祭海風俗起源于很早以前,是海陽沿海漁民特有的傳統習俗。明朝時,海陽的漁業生產比較發達,海上運輸也比較方便。那時,漁民出海捕魚時常遭遇船毀人亡的海難事件,早就形成的一種“海里有龍王的傳說”便更為廣泛地傳播開來,漁民們為了祈求海龍王保佑人船平安,滿載而歸,設定每年正月十三日為海龍王的生日。每年正月十三日這一天,海陽沿海一帶的漁民拿著蒸好的大餑餑、抬著豬頭、掄著大魚、提著好酒等祭品來到龍王廟前,擺上供品,點上香、燒上紙,燃放鞭炮,然后給海龍王行跪拜大禮,祈求海龍王保佑親人人船平安,滿載而歸,此風俗延續至今。